九年級上雨后課件
九年級上雨后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釋各語言的凝練性。
2.了解詩歌思想的豐富性。
能力目標
1.能夠根據詩歌凝練的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
2.能夠品味詩歌,感悟詩歌豐富的內涵。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優美的語言和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擇好語氣和語調,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首詩。
2.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征進行描寫也是教學重點之一。
3.難點: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具準備
錄音機,課文朗讀帶
教學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在對本詩及其作者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詩作中所抒發的感情,并能準確流利地朗誦全詩。第二課時分析詩的結構層次,重點對詩中所用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找出雨所代表的象征含義,最后對全詩進行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圃 錮 喑啞 蓑笠 膏 襁褓
2.解釋下列詞語:
?。?)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寒淺:初春時淡淡的余寒。
?。?)留滯:停滯,不流通。
?。?)喑?。荷ぷ痈蓾l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潤如油膏: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樣。
?。?)安息:安靜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長眠。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后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讀課文。
二、導入
1.導語 :我們學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一詩,那是“黎明”要詩人向人們傳達它的話。今天我們要學的是當代臺灣詩人鄭愁予寫的《雨說》,和艾青的詩歌不同的是在這首詩中詩人直接以“雨”的身份向人們進行述說?,F在我們就來學習《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2.作家作品簡介: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東省。臺灣當代詩人。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1954年考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并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體,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鄭愁予詩集》、《刺繡的歌謠》等。在臺灣詩壇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在“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時,鄭愁予始終堅持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現代的。他的詩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可在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他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作為現代派的一員,鄭愁予以其對中國傳統精神和藝術品味的繼承,迥然有別于西化的“現代”。
三、學習過程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名詩《春夜喜雨》,回憶一下這首詩中杜甫抒發的感情。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的。詩中描寫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
2.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雨說》中詩人從而中獲得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借春雨的述說抒發了詩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幸福成長。由此贊美中國傳統的“一切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提問:副標題起什么作用?這一首詩的副標“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對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題旨有什么幫助?
副標題:新聞報道中多行標題的一部分,又稱輔題或子題。寫在正題的后邊,用以補充或說明正題,對中心進行提示。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一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如《有的人》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其實這首詩就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的創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鮮明的愛憎,贊頌魯迅先生自愿“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队暾f》這首詩的副標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它提示了讀者,詩人寫作本首詩歌的出發點是為中國的廣大兒童們。詩人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中國人傳統的人文思想是“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下一代”,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
4.朗讀課文,找一找詩中“雨”說了什么話?這些詩集中表達了一個什么意思?
討論、明確:“雨”說她來了;她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坝辍闭f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這些話表達了中國的長者們為了讓兒童們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幸福的長大,他們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價。
5.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紹。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個:一是正確、清楚,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破句;二是態度自然大方,語氣順暢,停頓合理,節奏恰當;三是能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比較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的技巧主要是停頓、重讀、語調和速度。停頓是語句間的間歇、聲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標題與正文間,段與段間停三拍;句、問、嘆和冒號處停兩拍;分號處停一拍半;逗號停一拍;頓號、間隔號處停半拍。重讀是把句中重要詞語讀重一些表示強調,“重要詞語”一般指句中主語、動詞謂語和修飾限制的定語。語調變化是用來表達不同感情的,常見的有升調、降調、曲調、平調四種。一般地說,表頌揚的。
贊嘆的、熱誠的、悲壯的句子,要用升調;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嘆息的句子。要用降調;表猶豫的、懷疑的、暗示的、雙關的句子用曲調;表心平氣和的、莊重的、謹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調。速度依文章的內容而定。一般說,交代說明性的內容,描寫的句子,含有莊重或悲哀的句子讀緩慢些,緊張氣氛的內容、激烈的對話,慷慨陳詞,含有快活,憤怒、恐怖、驚愕的句子讀得急促些。
本文來源:http://www.doctordebt.net/jiaoan/4537761.htm